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 常州市“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

    2025-02-14

      29、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ERW660 焊管等项目,总投资10亿元。

      21、江苏久泰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烟草机械(农业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亿元。

      10、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冶金设备、环保★、化工能源和塑机设备项目,总投资20亿元。

      从国内市场看,为应对世界经济下滑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这将有力地带动国内需求增长。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本规划期内★★,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将稳定增长,但需求结构会不断调整和变化。一般性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将更加严重,高精尖产品、技术现代化产品和新领域产品需求将不断上升★★。传统产业改造需要更为高效、环保、精密、自动化的生产装备★★★,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具备高效、节能、低污染、智能化★★★、成套化等特征的机械产品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道路、交通等运输行业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对相关装备制造产品的品种、水平★、质量和性能的需求也将有较大提高。同时,装备制造业自身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也需要大量先进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速度加快,对高精尖机械设备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很长时期内,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将对装备制造业形成较大的需求。

      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变压器★、电力开关设备、电线电缆和输变电相关产品等★★。2010年全市变压器产量1★★.2亿千伏安,约占全国变压器产量的13%。变压器最高电压等级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同时已具备2000千伏电压等级变压器生产技术★。已形成西电常变★★★、常州东芝、华朋集团、上上电缆、伊顿森源、太平洋电力和英中电气等一批骨干企业。

      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业主要生产柴油机、拖拉机★、种植机械、收割机械、粮食饲料加工设备和烟草加工机械等产品,形成耕作、收获、农副产品深加工较完整的产业链★★。农业机械产品约占全国销量的15%★★★,其中单缸柴油机和25-40马力轮式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已形成常发、常柴、东风农机和正昌等骨干企业。

      1、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向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电压等级2000千伏★★★、1000千伏、750千伏、500千伏(交流)和±800 千伏(直流),容量等级达100万千伏安巨型变压器★。专业化生产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和整流变、牵引变等特种变压器。开发500千伏、220千伏和110千伏高压、超高压电线电缆和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柔性强、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等一系列物化性能优、附加值高的特种电线千伏高压★★、超高压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和新一代电器开关元件★★★。系列化发展超高压等级的高密度高弹性绝缘纸板、绝缘漆等新型绝缘材料产品。重点开发智能电网储能设备★★、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智能调度通信系统。

      工程机械及车辆制造业主要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大吨位自卸车、城市客车、皮卡车、轻型载货车、各种专用车辆★★★、摩托车以及车辆零部件★★★。其中:装载机销量占全国5%★、挖掘机销量占全国9%。已形成小松(常州)★★、江苏现代★、常林★★★、常州黄海、常州东风、常州豪爵铃木、星宇车灯★、旷达集团柳工东部基地和恒立油缸等一批骨干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作用强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1-2015年★★★。

      “十一五”期间★★,我市装备制造业虽有长足的发展★,不足之处依然明显: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超百亿企业只有2家,中小企业居多★★;二是低端产品较多★。输变电产业仍以低电压等级的传统产品为主,柴油机以单缸柴油机称雄,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三是产业链不够完整。输变电产业中★,智能控制设备偏少。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产品实力较强,但轻轨整车等龙头产品还不能生产★★★;四是缺乏高端研发机构。装备制造业缺乏高端研发检测机构,一直是我市的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不掌握,成套整线重大装备寥寥无几,机电一体化专用装备大量依赖国内外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也是主要“瓶颈★★★”。

      5、瓦卢瑞克曼内斯曼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项目,总投资45亿元。

      2★★、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重点开发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链★。主要开发的系统和部件:车体(车体结构、车体铰接装置、车体间减振器、司机室、车门★★、风档★、车钩缓冲装置、外装饰);拖车转向架(总体布置★★、构架★、弹性车轮);动力转向架(总体布置、弹性车轮、轴箱、轮对、齿轮箱★★★、构架★、空气弹簧★★★、二系钢弹簧★★★、牵引装置、轴承★★、转向架试验);电传动系统(变流器箱、辅助变流器箱、牵引电动机、主熔断器箱、辅助熔断器箱、操纵台、司控器★、电器柜、列车控制及监视系统、制动电阻、受电弓或受流装置);制动系统(模拟制动机、磁轨制动器、盘形制动装置★★、空气制动装置★、液压制动装置)★;内装饰(座椅★★★、扶手、车窗、灯光照明★★、空调、风道、其它内装饰)。建设城市轻轨示范线★。提升重载、高速内燃机车制造水平。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内燃机整车、转向架、牵引传动、电气控制★、辅助设备以及车内装饰系统,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制造、配套产业链★。东风11型、11G型客运内燃机车和东风8B型货运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大提速主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占有45%的市场份额★★。拥有南车戚机公司★、南车戚研所、新誉集团和今创集团等龙头企业,中铁建铭隆、长青埃潍、奥通车辆等一批骨干企业。

      28★★、常州艾特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核电站锅炉用合金钢管项目★★,总投资10亿元。

      23、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程机械和高档次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

      6、大型及精密铸锻件制造业:近期围绕我市轨道交通★★、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业产品群对大型铸锻件的迫切需求,远期围绕风电★★★、冶金连铸连轧、港口及船舶机械、矿山建材及市政道路工程机械对大型铸锻件的需求★,加快大型铸锻件的研制★,攻克并掌握一批大型铸锻件关键技术,提高机械加工制造能力。面对汽车、铁路行业快速发展机遇,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精密铸锻件产品制造水平。

      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制造业主要生产立卧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和五轴联动镗铣床等数控机床★,连铸连轧冶金成套设备和冶金专用轧辊,清梳联、整经机、经编机和精梳机等纺织机械★★,港口机械★、建材机械和传动齿轮、轴承等产品★★。大中型数控专用加工机床已初具集聚规模,高速多用途经编机产量国内领先★★★,锻钢冷轧辊产量亚洲第一,冶金成套设备产量位列全国第三★★,风电齿轮品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形成宝菱重工、宝钢轧辊、新瑞机械、卡尔迈耶纺机★、港益重工、溧阳中材★、天山重工★★★、光阳轴承和国茂减速机等一批骨干企业★。

      12、常州常发集团有限公司制冷设备、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开发、大马力拖拉机开发项目,总投资20亿元。

      20★★★、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生产线、电抗器扩能项目,总投资10亿元。

      1★、总量目标:至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递增26%。

      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快合资合作步伐,快速壮大常州东芝、西电常变、华朋集团和上上电缆等输变电产业龙头企业。推进输变电装备向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二是依托戚机公司、戚研所★、新誉集团、今创集团、中铁建和奥通车辆等企业,提升内燃机车制造水平,开发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配件,迅速提升我市轨道交通产业整体优势。三是加快玉柴重工(常州)、柳工东部基地和恒立油缸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工程机械制造水平。四是依托常州东风汽车,加快微型车和新能源车辆基地建设。五是组建铸锻件中心★★,提升我市铸锻件制造水平★★。六是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宝钢轧辊、宝菱重工、常发、东风农机、小松(常州)、江苏现代、常林、国茂减速机、溧阳中材★、天山重工、华晨英田汽车★、常州豪爵铃木★、常柴、黄海客车和麦科卡等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

      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等各项专项资金★★。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的政策和“一核八园★★★”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

      3★、工程机械及车辆制造业:工程机械向高端化、差别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机电液一体化大吨位装载机★、挖掘机和旋挖机,小型多功能工程机械(滑移装载机、侧移式挖掘装载机等),筑养路机械。培育塔式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车和港口机械。重点突破工程机械大功率柴油机的制造。提升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中高端液压部件★★★、燃油喷射系统、变速箱等制造水平。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客车★★、皮卡车★、微型车和各种专用车辆以及摩托车★★,推进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客车、轿车、微型车和观光车等)研发进程★★。提升车辆变速箱、电控系统、电机、电池★★、安全气囊、精密轴承、汽车内饰件、涡轮增压器及涡壳、车轮轮毂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

      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是关键。一是加快装备制造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依托科教城及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创业平台建设★★★,争取更多的省级以上孵化器企业。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南交大、中科院电工所★、国网电科院以及其他国内外研发机构,加快技术开发,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步伐★★★。三是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的有关政策。

      ★★“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项目(见附件二)★。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30项,总投资802亿元★★★。这些项目基本在2013年前实施,2013-2015年还会涌现出一批重大项目。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对接央企和民企扩张。“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

      4、创新能力目标:至2015年,围绕装备制造业建设50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工程、检测)中心,建设150个市级企业技术(工程★★、检测)中心;建设20个校(院)企联合研究院(所);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0只★★、新增江苏省名牌50只★★。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支持电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抢抓国家经济转型的新机遇★★,突出高端化、集聚化和特色化发展方向★★,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市★★★。

      引导符合产业政策调整和振兴方向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见附件三),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我市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发展风险投资★★,鼓励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开展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投资。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的股权投资。加快企业融资担保与再担保的建设,增强企业发展资金供给★★,突破企业融资瓶颈★★。

      我市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及车辆制造业、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制造业等。“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9%★★★,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销售收入23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总量的32%,利税21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35.7%★★★,利润14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6.7%★★。

      ★★“十二五”是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严峻挑战,又要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总的来看★★★,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三个方面机遇。

      18、江苏武进不锈钢管厂集团有限公司大口径不锈钢焊管项目,总投资10亿元。

      24、江苏恒立高压油缸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大型工程机械高压油缸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培育壮大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冶金机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输变电产业向高新区常州智能电网产业园、溧阳开发区集聚、轨道交通产业向戚区和武进区集聚★、工程机械产业向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集聚、冶金机械产业向高新区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武进高新区集聚,集聚整合各类资源★★,做强做优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集群的要求,加快产业链的招商,建设一批空间集聚度高★★、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输变电等产业优势,打造常州城市产业品牌。

      4★★★、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大功率柴油机。开发生产新型大马力轮式拖拉机★。提高大型★、智能化、多功能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收获机械设备市场份额★★★。做大做强粮食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发展秸秆制板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用设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进技术创新模式由消化型为主向引进消化型与自主创新型并重转变。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整合重组国外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

      5、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向重型化、差别化方向发展★★。提升立卧式加工中心生产水平和档次,重点发展风电★★★、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汽车船舶专用高速精密数控加工中心。冶金设备向集成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和冶金冷热轧工作辊、大型支承辊、大规格限动芯棒。发展多轴向经编机、电脑整经机★、清梳联等纺织专用机械设备。开发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成套设备。扩大风力发电专用齿轮及变速箱生产能力★★★。

      从国际市场看,世界经济加快调整,有利于我市装备制造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很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能源资源价格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受经济衰退影响,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产品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全球装备制造产品市场面临调整。尽管金融危机的蔓延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发达国家面临经济衰退,但我市装备制造产品的出口市场很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些后发经济体自身的发展潜力很大,可有效保证我市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增长。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确定的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为开发制造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从政策影响看,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促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国家陆续制定出台的十二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将成为拉动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务院推出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中★,增值税改革和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农民购置农机及家电财政予以补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购买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积极性,对装备制造产品需求拉动明显,将直接为装备制造业增长注入动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将扩大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加快进口替代进程。

      17★、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铸造等项目★★,总投资10亿元。

      3、做大做强目标★★★:至2015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10-50亿元企业60家★★、50-100亿元企业10家★★★、超百亿元企业10家★。

      “十二五”期间,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总量加快扩张,企业加快成长★,产业加快集聚,能力加快提升。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