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分类推进国企改革精神,对所属单位进行初步分类,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明确“军航与防务、民用航空、工业制造、现代服务”四大业务领域,重新核定直属单位主业★,推动主业优化整合、退出非主营业务★、压缩管理层级★★★、理顺管理关系。一是进一步整合通用航空资源,将负责支线航空、水上飞机运营的幸福控股公司整体并入中航工业通飞公司,打造提供通航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二是将中国航工业汽车公司并入中航机电公司,整合汽车零部件业务;三是将原三大研究院精简整合为两个,并作为集团直属单位进行管理;四是将中航重机的大股东注销,实现中航重机由中航工业通飞直接管理,从而减少1家直属单位,缩短中航重机2个法人层级;五是积极与保利集团对接,将非主业的地产业务整体剥离,集中力量发展航空主业;六是理顺中航工业通飞、中航工业机电★、中航工业资产三大直属单位有关企业的产权和管理权关系,实现了责权利线个管理型公司。
为落实强军首责,顺应军队装备管理体制变革★,下决心解决军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组织严密、责任清晰★、管理高效的军品管理模式。一是将中航工业装备公司和集团总部原防务工程部★、战略资本部、计划财务部★★、质量安全管理部相关的军品业务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防务工程部,作为集团特设机构★。二是将原防务工程部及装备公司相关在岗人员240人编制缩减至110人,减少54%。三是将主机厂所提升为集团直接管理并授予其军品管理职能,使管理层级由三级变为两级,实现了责权利对等,大大激发了主机厂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上述改革★★★,为更好地响应军队用户需求,推动航空装备体系化建设和全价值链★★★、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快实现从装备供应商向战斗力供应商的根本转变,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通过改革调整,直属单位由17家减少到12家,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主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截至8月底,航空业务、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三大制造业务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41亿元,前8个月贡献增量的66%;其营业收入占集团营收总额的比重为45.9%★★,同比提高了2★★★.4个百分点★★。
【按】“压减★★”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创造典型经验的也是企业★。上期介绍了几家中央企业开展★★“压减”工作的情况,本期我们介绍“压减★★★”工作试点单位中航工业注重“压减★”★、改善效益的做法与经验★★,供参阅。
2016年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作为★★★“压减★★”工作试点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坚持使命导向、用户导向、问题导向和效率导向,聚焦主业发展、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经营管理★,实施了总部组织架构优化、军品管理模式改革、直属单位业务整合等改革事项,改革成效逐步显现,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截至今年8月底★,集团总部管理费用下降1200余万元,同比降幅2.5%;管理费用控制效果明显,同比增幅比营业收入增幅低3★.1%★★;期间费用同比增幅比营业收入增幅低5.4%;撤销航空装备板块,每年将减少运营费用约1亿元。
针对过去总部部门多头管理、资源分散★★、运行不畅、效率不高的情况,中航工业下决心实施总部组织架构优化,努力打造精简高效★★、管理顺畅★、管控有力的集团总部。一是重新界定各部门机构职能,按照优化职能、精简数量、分级管理、加强协调的思路进行合并、拆分★★★、撤销内部机构,将防务工程部、离退休管理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的特设机构进行管理★★。二是突出战略管控、资源调配★★、创新驱动、主业运营、资本运作★、风险防控★、管党治党等核心职能★★,对集团总部职能进行优化。三是理顺总部管理关系,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将原来由集团领导管理的总部正部门级项目办、管理办全部降为副部门级,由各部门直接管理,对本部门部长汇报和负责,解决部、办同级运行、交叉管理的问题。四是大幅精简机构★★,压缩管理人员。总部部门数量从15个调减为12个(不含2个特设机构),减少20%;项目办和管理办公室数量从26个调减为16个,减少38%;处室数量由60个调减为49个,减少18%。按照定岗定编定员原则,严格控制干部职数和人员编制★★,力争利用2-3年时间★★★,将总部人从目前460人减至286人,减少38%★。在人事安排上,实行组织平级安排★★,一律不提拔、不晋升;对涉及的相关人员转岗不下岗,确保改革稳定。